【文章来源:】 【发布人:】 【发布时间:2024-12-31】 【点击量: 】
冬季,随着气温的骤降和人们户外活动的减少,流感病毒变得异常活跃,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。因此,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,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,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,帮助大家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活力,度过一个健康、安全的冬季。
流感,又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其特点是症状严重,传播迅速,易引起大范围暴发。首先,低温使得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,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。其次,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活动,不开窗户,空气流通不畅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。此外,干燥的空气也使得呼吸道黏膜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。
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,患者在说话、咳嗽或打喷嚏时,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,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便可能被感染。此外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,再触摸口鼻也可能导致感染。
临床症状:
1.发热:流感通常会引起发热,体温可达39°C或以上。
2.全身酸痛: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肌肉酸痛,伴有明显的疲劳感。
3.头痛和咽痛:头部疼痛和咽部疼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。
4.胃肠道症状: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这在乙型流感中较为常见。
5、流感的起病通常很急,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。需要注意的是,流感不仅影响身体健康,还可能引起并发症,如中耳炎、肺炎、心肌炎和脑膜炎等。高危人群(如老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具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)需要特别关注,并在感染后及时就医。
1、接种疫苗: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流感疫苗每年都有新的病毒株出现,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,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,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降低患病风险,还能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。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3-2024)》建议所有>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。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:
●医务人员,包括临床救治人员、公共卫生人员、卫生检疫人员等
●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
●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
●养老机构、长期护理机构、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
●孕妇
●6-59月龄儿童
●托幼机构、中小学校、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
2、养成卫生好习惯
●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,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,在接触公共场所、咳嗽打喷嚏后、使用交通工具后,务必彻底洗手。
●注意咳嗽礼仪:咳嗽和打喷嚏时,将嘴巴和鼻子用纸巾或手肘遮住。使用后的卫生纸不乱扔乱放,垃圾及时丢入垃圾桶,手帕及时清洗。
●远离患者和易感人群。家里有人感染流感,建议尽可能隔离,尤其减少与孩子、老人接触。不得不接触时,可佩戴口罩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在流感爆发的季节,尽量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区域,非得去时,最好佩戴医用口罩。
3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●均衡饮食,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,多饮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●适量的体育锻炼,多晒太阳,能提高御寒能力、增强免疫力。
●保持充足睡眠。
4、开窗通风很重要
家里应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;每天开窗通风2~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如果家里有感冒患者,那么开窗通风就更为重要了,绝不要松懈。
5、及时就医
●如果发现有流感并发症的症状,应立即就医,不要拖延,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,如抗病毒药物、抗生素等,患者在感染流感后应充分休息,遵医嘱治疗,以便尽快康复
●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,更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,如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,应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。不提倡带病上班、带病上学。
冬季是流感病毒的高发季节,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,接种疫苗还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定期进行锻炼增强免疫力。以上措施可以帮助您在流感高发期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,减少感染的风险。记住,预防的关键在于日常的卫生习惯和及时的医疗干预。